沈帥青:不舉手不用擦膠 教學由小改開始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6/08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5/06/08 12:31

分享:

分享:

上堂舉手發問、寫錯字擦掉再寫,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,有否想過要改?全球教學模式求變,以培養具競爭力的新一代,大變已是必然,亦有專家提出小改,從一小步開始,又如何?

世界在變,如何培養具競爭力的新一代,成為各地政府難題,紛紛提出教育改革,當中不乏大膽創新,例如芬蘭提議一改傳統分科目的教學模式,改以主題學習等,至於法國有學校提出不要課本或不要功課等,亦反映大家求變心切。

如何大變,才可令教育變得不一樣,固然成為焦點,但傳統課堂學習的過程中,有些被視為平常不過的小事情,例如舉手答問或用擦膠等平常不過的事情,也開始有改變。

上課舉手答問題,誰懂就舉手,老師挑選由誰作答,一直是正常的上課模式,但澳洲媒體《The Age》上周報道,澳洲維多利亞省內至少兩間中學已在部分班級試行「no hands up policy」,即是課堂上不再有舉手答問題的做法。

報道指不舉手之後,老師只抽籤點選學生作答,以此避免出現「妙麗」現象。在電影《哈利波特》中,優等生妙麗總是搶着舉手想回答所有問題,現實的課堂上也有不少「妙麗」,結果其餘學生反而覺得沒作答壓力,樂當旁觀者,對課堂內容亦會少了專注。

當無須再舉手,「妙麗」大顯身手的機會減少,而其他學生也沒了Hea的機會,當地有老師稱之為「no hiding policy」,意指學生不能再「躲藏」。不舉手有多大效果?報道引述英國BBC電視台對25名13歲學生進行的實驗,每人都要對問題作答,在獲發的白板寫答案,結果發現,部分學生會感到壓力,但整體學習速度卻比只須舉手作答快了一倍。

另一個小改變,則是來自英國專家提出的不要用擦膠。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客座教授、研究認知科學的專家Guy Claxton,把擦膠形容為魔鬼工具(instrument of the devil),提議學校禁止使用擦膠。

用擦膠有甚麼問題?孩子入學後,學習用鉛筆寫字,就一定伴隨有擦膠。寫錯字後擦掉後改正,自然不過,也習以為常。Guy Claxton則提出,擦膠強化孩子覺得有錯是羞恥的觀念,他們自小被灌輸有錯便要抹掉。禁用擦膠,是要改變要求孩子不可出錯的文化,學習過程中應教導直視錯誤,寫錯就再寫,不要怕留下出錯的「記錄」,改變孩子怕出錯的心態,有助裝備他們成長後,當事情未如自己掌握或有出錯,也有勇氣能力面對錯誤。

看似雞毛蒜皮,但出發點也是求變吧了!近年外國經常強調重塑教育模式(rethink the school day),紛紛提出教育變革,當中不乏翻天覆地的「大變」,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衝擊。面對新知識年代需要不一樣的人才,傳統的教育模式觀念若不變,如何令新一代在未來變得有足夠競爭力?歐洲如芬蘭、挪威敢於大膽嘗試,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曾明言,新一代的競爭來自全球,要贏就要靠創新及有拼勁,教育亦需要因此而改變。

新的教育模式是否有成績,仍待時間證明,惟大變已是必然,雖然並不容易,香港一直奉行亞洲模式的填鴨教育,要偷師也一定不是短時間可做到,但是否可從課堂或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小改變做起?不限於舉手又或者用擦膠等,如何令孩子別一味求追分數,培養出自主學習動機?大變難望朝夕可達,若只求從小變開始,又可以嗎?

撰文 : 沈帥青